你们好,最近小未来发现有诸多的小伙伴们对于七年级下册数学书内容97页,七年级下册数学书内容这个问题都颇为感兴趣的,今天小活为大家梳理了下,一起往下看看吧。
(资料图片)
1、第一章代数表达式的乘法和除法
2、1.1同底乘方乘法
3、真空中的光速约为3x108m/s。
4、如果m和n是正整数,那么aman等于am n
5、同底乘方乘法,底常数指数加法。
6、1.2的幂
7、球的体积公式:V=4/3 R3 V是球的体积,R是球的半径。
8、如果m和n都是正整数,那么(am)n等于amn.
9、幂,常数基数,指数乘法。
10、1.3产品的功率
11、如果n是正整数,(ab)n=anbn。
12、乘积的幂等于每个因子的幂的乘积。
13、1.4相同基数权力的划分
14、如果m和n都是正整数,且Mn,a 0,则am an=am-n。
15、同底数幂相除,底数保持不变,指数相减。
16、a0=1(a0)
17、A-p=1/ap(a0,p为正整数)
18、只要m和n都是整数,aman=am-n成立,a0。
19、1.5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一些绝对值较小的数
20、一般地,一个小于1的正数可以表示为ax10n,其中1a10,n是负整数。
21、1nm=10-9m
22、有几位小数位,就是负几。
23、1.6整式的乘法
24、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,把它们的系数、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,其余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,作为积的因式。
25、1.7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,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,再把所得的积相加。
26、1.8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,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去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,再把所得的积相加。
27、1.9、10平方差公式
28、这是两个特殊多项式相乘
29、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,等于它们的平方差。
30、(a+b)(a-b)=a2-b2
31、1.11、12完全平方公式:
32、(a+b)2=a2+2ab+b2
33、(a-b)2=a2-2ab-b2
34、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都是重要的整式乘法公式
35、(a+b)0=1
36、(a+b)1=a+b
37、(a+b)2=a2+2ab+b2
38、(a+b)3=a3+3a2b+3ab2+b3
39、(a+b)4=a4+4a3b+6a2b2+4ab3+b4
40、我国宋朝数学家杨辉1261年的著作《详解九章算术》 中提到过,而他式摘录自北宋时期数学家贾宪著的《开方作法本源》 中的“开方作法本源图”,因而人们把这个表叫做杨辉三角或贾宪三角,
41、在欧洲这个表叫做帕斯卡三角形。
42、1.13整式的除法
43、可以利用类似分数约分的方法来计算。
44、单项式相除,把系数、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,作为商的因式,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,则连同它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。
45、1.14多项式除以单项式,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贝除以单项式,再把所得的商相加。
46、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
47、2.1直线AB与CD相交与O点,他们形成的1和2有公共顶点O,它们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,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
48、 两个角叫做对顶角
49、对顶角相等
50、如果两个角的和是180,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。
51、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,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。
52、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,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。
53、2.2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,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,那么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,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,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。
54、如果直线AB与直线CD垂直,可以表示为ABCD
55、平面内,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
56、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,垂线段最短
57、2.3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
58、同位角
59、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,如果同位角相等,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。简称:同位角相等,两直线平行。
60、直线a与直线b平行表示为ab
61、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。
62、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。
63、也就是说:如果ab,cb,那么bc
64、2.4内错角
65、同旁内角
66、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,如果内错角相等,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。简称:内错角相等,两直线平行。
67、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,如果同旁内角互补,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。简称:同旁内角互补,两直线平行。
68、2.5、6平行线的性质
69、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,同为角相等。简称:两直线平行,同位角相等
70、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,内错角相等。简称:两直线平行,内错角相等
71、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,同旁内角互补。简称:两直线平行,同旁内角互补
72、坐地日行八万里,就是根据数学的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算出来的,古希腊人埃拉托色尼
73、2.7用尺规做角的步骤
74、作法:
75、作射线O"A"
76、以点O为圆心,以任意长为半径作弧,交OA于点C,交OB于点D
77、以点O"为圆心,以OC长为半径作弧,交O"A"于点C’
78、以点C"为圆心,以CD长为半径作弧,交前面的弧于点D"
79、过点D"作射线O"B",A"O"B"就是所求作的角
80、第三章变量之间的关系
81、3.1
82、变量:在一个过程中变化的量
83、自变量:在一个过程中,自己变化的量
84、因变量:在一个过程中,随着自变量变化的量
85、常量:在一个过程中始终不变的量
86、3.2用关系式表示变量间的关系
87、关系式:是我们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另一种方法,我们通过关系式,可以根据任何一个自变量的值求出相应的因变量的值
88、3.3、4用图像表示变量间的关系
89、图像是我们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又一种方法,它的特点是非常直观
90、在用图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,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(称为横轴)上的点表示自变量,用竖直方向的数轴(称为纵轴)上的点表示因变量
91、常识:通常正常人的体温是36.5,在凌晨2时到6时之间,人的体温最低,在下午5时到8时,人的体温最高,在正常情况下,人体温度变化的幅度大约是0.6。如果变化幅度超过1,那就可能被怀疑生病了。
92、第四章三角形
93、4.1认识三角形
94、三角形的单个内角的和等于180
95、三角形可以按照内角的大小分为:锐角三角形,直角三角形,钝角三角形
96、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为余角
97、4.2三角形的三边有的各不相等,有的两边相等,有的三边都相等
98、有两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
99、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
100、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
101、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
102、4.3在三角形中,连接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,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
103、三角形三条中线交于一点,这点称为三角形的重心
104、在一个三角形中,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,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
105、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
106、4.4三角形的高: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,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,简称三角形的高
107、三角形的三条高线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
108、4.5图形的全等
109、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称为全等图形
110、全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
111、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。ABC与DEF全等记作:ABCDEF
112、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,对应角相等
113、4.6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
114、三个内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
115、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,简写为“边边边”或"SSS"。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
116、跪射击的稳定性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
117、4.7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,简写成“角边角”或"ASA"
118、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,简写成“角角边”或"AAS"
119、4.8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,简写成“边角边”或"SAS"
120、4.9用尺规做三角形的方法
121、作法:
122、作一条线段BC=a
123、以B为顶点,以BC为一边,作DBC=
124、在射线BD上截取线段BA=c
125、连接AC。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
126、作法:
127、作DEF=
128、在射线AF上截取线段AB=c
129、以B 为顶点,以BA为一边,作ABE=,BE交AD于点C,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
130、4.10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
131、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
132、第五章生活中的抽对称
133、5.1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,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相互重合,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,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
134、如果两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能够完全重合,那么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,这条直线叫做这两个图形的对称轴
135、艺术作品中的对称
136、5.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
137、在轴对称图形或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中,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。对应线段相等,对应角相等。
138、5.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
139、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
140、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、底边上的中线、底边上的高重合(也称三线合一),它们所在的直线都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
141、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
142、5.4线段是轴对称图形,垂直并且平分线段的直线是它的一条对称轴
143、垂直于一条线段,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,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
144、5.5角是轴对称图形,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
145、角平分线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
146、5.6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
147、第六章概率初步
148、6.1感受可能性
149、在一定条件下,有些事情我们事先能肯定它一定发生,这些事情称为必然事件
150、在一定条件下,有些事情我们事先能肯定它一定不会发生,这些事情称为不可能事件
151、必然事件和不能事件统称为确定事件
152、也有些事件我们事先无法肯定它会不会发生,这些事件称为不确定事件
153、可以进行重复试验的不确定事件称为随机事件
154、一般地,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
155、6.2频率的稳定性
156、在n次重复试验中,不确定事件A发生了m次,则比值m/n称为事件A发生的频率
157、在试验次数很大时,事件A发生的频率都会在一个常数附近摆动,事件A的频率具有稳定性
158、6.3由于事件A发生的频率,表示该事件发生的频繁程度,频率越大,事件A发生越频繁,这就意味着事件A发生的可能性也越大,因而我们就用这个常数来表示事件A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
159、我们把刻画事件A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,称为事件A发生的频率,记为P(A)
160、一般地,大量重复的试验中,我们常用不确定事件A发生的频率来估计事件A发生的概率
161、必然事件发生概率为1,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,不确定事件A发生的概率P(A)是0与1之间的一个常数
162、概率主要研究不确定事件,它起源于博弈问题
163、对不确定事件的研究最终导致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这门学科的出现
164、6.4等可能事件的概率
165、设计一个试验的所有可能的结果有n种,每次试验有且只有其中的一种结果出现,如果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,那么我们就称这个试验的结果是等可能的
166、一般地,如果一个试验有n种等可能的结果,事件A包含其中的m种结果,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(A)=m/n
167、投骰子类型题
168、6.5摸不同颜色球的问题
169、6.6、7转盘问题,方格子问题
170、七巧板的使用
以上就是七年级下册数学书内容这篇文章的一些介绍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关键词:
Copyright@ 2015-2022 东方文娱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 沪ICP备2020036824号-8 联系邮箱:562 66 29@qq.com